许海峰,摘得“中国奥运第一金”的神枪手、率弟子叱咤赛场的金牌教练……不知不觉间,他离开射击已三年了。如今,50岁的他在另一片天地里续写着体育生涯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记者与他聊起了人生,感觉他沉稳的背后,是一套值得品味的人生哲学。
远离靶场已三年
任何时候没压力
三年前,许海峰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调令来到自剑中心走马上任。从“枪林弹雨”中来到略显偏僻的老山西街,许海峰笑言:“每天开车这么远,把车技练出来了。”如今,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,在中心主管现代五项部、科研部,协管击剑、铁人三项和经营部,主要负责的项目就是现代五项。“现在管的事比较多,社会活动也多,主要是一些公益性的活动。”许海峰介绍说,“工作性质有很大不同,以前在射击队时是直接管理训练,现在是间接管,具体的训练就不管了。”
当记者问道“这样压力是不是小很多”时,许海峰诧异地来了句,“压力?我任何时候没压力。”他说他做队员、教练、总教练包括现在担任中心副主任都没有压力,“我把这个看得很淡,压力都是自己给的,外界给你的,如果你能辩证地想一想,实际上就没有压力。你要是很在意一些东西,生怕完不成任务,成天忧心忡忡,那压力自然就大!”
从昔日的神枪手到金牌教练,再到如今的管理者,许海峰的“三次创业”都令他颇为满意。拿目前他负责的现代五项来说,虽然在中国开展得并不是太理想,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。许海峰介绍说,以前这个项目在中国只有三个省在搞,后来在他们的努力下,现在已有六七个省开展了,这样竞争就会激烈很多。
任何事都要靠自己
父亲对自己帮助大
关于许海峰的射击之路,有太多太多的故事。“有人报道说我是什么弹弓大王之类的,那些都是传说。”许海峰说他以前玩过气枪,1982年开始正式搞射击,1983年进国家队,1984年拿奥运会冠军。“两年零一个月拿奥运冠军,现在也没有哪个运动员能破这个纪录。”
能走上射击之路,缘于自己深深的喜欢,“之前我在供销社做营业员,可是我不喜欢这份工作,我比较喜欢射击,一旦有机会我就去参加一些射击比赛。”许海峰25岁开始他的运动员之路,然后拿了13个世界冠军,数不清的洲际和全国冠军,一路走来,顺顺利利。
“我走的路都是靠我自己,没有人干涉我。要说对我帮助最大的人,应该是我父亲。”许海峰的话掷地有声,“这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。我父亲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没帮过我。他的教子方式就是,有本事靠自己,不要靠任何人,所以我的事业能够成功,完全是靠自己。当然了,在每个人成功的背后,肯定有很多很多人的支持与付出。”
把事情往好处想
辉煌之时要低调
“成名以后会不会遇到一些烦恼,比如在街上会被好多人围上?”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,没想到许海峰又是一记反问,“为什么说烦恼?”他停顿了片刻,“那是好事!你到任何地方,有人认识你,这本身就是好事。别人敬重你、崇拜你,这难道是坏事吗?”
他笑言这就是他想问题的哲学,“一分为二,要考虑好的一方面,你把这件事情往好的方面想,那它就是好事。你往坏的方面想,那就是坏事。你往好的方面想,你就会努力让它变成好事。”这看似简单至极的道理从他的口里讲出,再回想他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镜头,不禁感到意味深远。
谈及做事情的哲学,许海峰说就是先把事情做成了再说。“为什么要高调?没做就先吹出来,没用。”他说不喜欢那样,“人的性格不一样,有的人喜欢做一些表面上轰轰烈烈的,而我就是想踏踏实实把事做好,一般我不会主动说。”他不愿意张扬,张扬无形中就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,没有必要那样去做。
也许正是这样的低调,让他也遇到了一些烦恼,“我不是特别爱说话,不是特别主动地和人家沟通,在交流这方面我可能稍微欠缺一点。”也许是性格内向的原因吧,“这很容易造成误会,有人会觉得‘你看这人挺傲的,奥运冠军,不主动跟我们沟通’。可实际上,我觉得把工作做好就行了。”而正是因为他有良好的心态,才不会被这些小小的烦恼影响,他说“辉煌之时要低调”是他的信条。
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很快就过去了,突然想说,这个“枪手”不太冷。许海峰的沉稳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感觉每个字都掷地有声,回答既睿智又直接,每句话都铿锵有力。也许是因为长期的射击生涯让他的大脑格外“发达”,也许是因为,他就是一个天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