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射击队个个神枪手 选拔不看名气只看成绩
2006-12-04 09:16中国体育报
射击队的选拔制度开始于2005年。当时的韩国世界杯选拔赛,奥运冠军朱启南由于枪支出现问题落选,李对红由于状态一般也落选。奥运冠军们的落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,尤其是朱启南,他的状态没问题,只是因为枪支原因没打好比赛,有点“冤”,会不会破格呢?但是射击队给出答案:不!无论是谁,都要以选拔赛的成绩为准。而且装备是一个运动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,不能破格。这个决定让队员们训练的自觉性大大增强,每天晚上,都会有人主动加练。
选拔制度就这样开始并一直保持了下来。到了2006年初的广州世界杯,选拔更加民主。射击是个偶然性极强的项目,如果确实平时表现优秀但选拔赛失手,就可以由教练根据综合表现推荐运动员参赛。但是,他们推荐的队员要经过队委会的批准才可以,队委会也可以另行推荐,因为只有队员自己对训练的情况最熟悉。当时,陶璐娜在选拔赛上成绩一般,但是教练推荐了她参加两个项目。这个提议在有陶璐娜本人在内的队委会被否决了,队部就必须按照队委会的意见执行。为了在队里有好的表现,队员们在打测试赛时都拿出百分之百的精神,不浪费任何一次锻炼机会。当然,队委会也有两个监督机关:党支部和团委。每次开会,他们要监督记录。
本次亚运会选拔赛于今年9月份在上海举行,当时是这样规定的:队员要自己报项,队部和队委会根据体育总局选拔的要求、限定名额和队伍现有情况制定出选拔细则。随后,教练员的比赛计划会交到队委会,讨论通过后按计划进行比赛。打完比赛后,成绩装进大信封,开始按照队委会制定的选拔细则选人,如果涉及到兼项情况,队里再略做调整。最后,在领导签字之前,还是要过队委会这一关。这样的选拔程序下来,队员充分参与到选拔当中来,每个人都是选拔赛的“裁判”,让比赛透明化程度更高、更民主。小将郭文琣正是在那一次的比赛中表现出色,才得以入选备战亚运会的阵容并出征多哈。
作为一个优势项目,中国射击可谓人才济济,每次比赛派遣队员是件难事,一个透明的选拔制度和自治的队委会解决了射击队选人难的难题,让教练们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训练,为队员创造更好的训练环境。 特派记者 陈思彤(多哈12月3日电)
责任编辑:计丹妮